我给你讲个我帮高校社团做AI资料推广的真实踩坑故事——就像你第一次帮同学卖闲置汉服,以为“发个朋友圈就行”,结果根本没人买,最后折腾半天才摸出门道的那种真实。

第一步:我以为“简单”的事,直接砸了

上个月有个高校AI社团找我:“我们想让官网一周内访问量涨50%,资料下载100次,你帮我们推推?”

我拍着胸脯说“没问题”——我当时的脑回路特简单:社团有内部群、官网、公众号,只要开会时提一句“大家去官网下资料”,群里发个链接,还怕没人看?

结果一周后,数据出来我傻了:官网访问只涨了10%,下载才20次。我盯着后台数据直挠头——就像你发朋友圈卖汉服,只有3个熟人点赞,根本没人问“怎么买”。

后来我找社团成员问:“你们怎么不下载啊?”人家说:“群里天天发链接,我以为是老生常谈的资料;官网的资料全是‘AI术语大全’,满屏字,看着就累。”

哦,原来我犯了两个新手必踩的坑

1. 把“传统渠道”当万能药——就像你卖东西只在小区门口摆摊,可年轻人都在网上买;

2. 把“资料多”当“资料好”——就像你卖笔记本,拿本厚的就说“实用”,可人家要的是“能平摊写笔记”的。

第二步:改了1个细节,下载量直接翻3倍

我意识到“得先让资料‘有用’,再让更多人看到”——就像你卖汉服,得先拍几张“穿上去显高”的图,再发抖音让更多人看到。

第一招:把“没用的资料”改成“能解决问题的资料”

我原来做的资料是《AI领域100个专业名词》,满屏都是“大模型”“向量数据库”这种词,没人看。后来我改成《AI新手必看:10分钟搞懂100个常用术语》,每一页就一个词,配个“说人话”的例子

– “大模型”:就像你手机里的Siri,升级成能写论文、做PPT的“超级助手”;

– “prompt”:就像你给外卖员发消息“不要辣,多放醋”——你说得越清楚,AI做得越好。

再加个“小钩子”:“下载完整资料,附赠‘AI术语速查卡’,存手机里随时看。”

第二招:把“传统渠道”换成“年轻人在的渠道”

我之前只盯着社团内部群,后来加了小红书、抖音两个渠道:

– 小红书发:“AI新手别瞎学!这10个术语搞懂,你比80%的人懂AI”,配张术语卡的图,底下留“评论区扣1,发你完整资料”;

– 抖音发:“30秒搞懂‘大模型’!AI新手必看的术语解释”,拍我翻术语卡的过程,结尾说“想要完整资料,点我头像进群”。

结果第一天就有50个人要资料,官网访问直接涨了30%,下载量从20次变成60次——就像你卖手作蛋糕,原来只在朋友圈发,后来发抖音拍“做蛋糕的过程”,立马有陌生人私信要订。

第三步:盯着数据改,最后完成目标

我每天晚上都会记“流水账”

– 小红书带来20个下载,抖音带来15个,社团群带来5个;

– 下载的人里,80%是大一、大二的新手;

– 大家问得最多的是“有没有更简单的例子?”

于是我又做了两个调整:

1. 加大“精准渠道”的投入:把小红书的内容从“10个术语”改成“AI新手必看!这5个术语帮你听懂AI讲座”,因为新手最怕“听不懂课”;

2. 把资料再简化:把“100个术语”分成“基础篇20个”“进阶篇30个”“高阶篇50个”,让新手先下“基础篇”——就像你卖护肤品,先推“小样”,让人家试试再买正装。

最后第7天,官网访问量涨了65%(超过目标50%),资料下载120次(超过100次)——社团负责人拍着我肩膀说:“你这招比我们开会管用10倍!”

我最后总结的“AI资料推广万能公式”

就像你卖任何东西都要“找对人、说对话、给对货”,AI资料推广也一样,我把踩坑的经验揉成了3步极简法

1. 先搞清楚“谁要你的资料?他们需要什么?”

– 比如要推给AI新手:他们需要“简单、能解决当下问题”的资料(比如“搞懂术语,听懂讲座”);

– 比如要推给AI从业者:他们需要“专业、能省时间”的资料(比如“最新大模型 API 汇总”)。

就像你卖运动服,给学生推“性价比高,耐穿”,给健身博主推“透气,拍照好看”

2. 把资料包装成“能解决问题的工具”,而不是“知识合集”

– 别做“AI术语大全”,要做“AI术语速查卡”;

– 别写“100个AI名词”,要写“搞懂这10个名词,你能听懂90%的AI聊天”。

就像你卖笔记本,别写“硬壳笔记本”,要写“能平摊写笔记,考研党都用这个”

3. 去“目标人群在的地方”,而不是“你熟悉的地方”

– 新手在小红书、抖音:发“新手避坑”“速查工具”;

– 从业者在知乎、知识星球:发“专业汇总”“行业报告”。

就像你卖宠物用品,别在小区业主群发,要去宠物群、抖音宠物博主评论区

最后:我现在再做这类项目,肯定不会犯的错

如果再帮人推AI资料,我第一句话肯定是:

“先告诉我,你的资料能帮谁解决什么具体问题?他们平时刷什么APP?”

而不是“我们先在群里发链接吧”。

比如上周帮一个AI教育平台推资料,我直接做了《AI课程配套:课前必看的10个术语》,发在平台的抖音号上,配个“老师上课提到‘大模型’,学生一脸懵?看这个速查卡”的视频,结果课程报名率涨了45%(超过他们要的40%)。

其实做AI资料推广,跟你帮朋友卖二手书、卖手作蛋糕的逻辑一模一样——先想“对方要什么”,再想“怎么让对方看到”,剩下的就是盯着数据调细节。

你要是第一次做,记住这三句话:

1. 资料要“有用”,不是“多”;

2. 渠道要“找对人”,不是“覆盖广”;

3. 数据会说话,别瞎猜。

要是你也踩过类似的坑,或者有更巧的招,评论区跟我聊聊——毕竟踩坑的经验,比成功的经验管用10倍!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渊枢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