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渊枢,做了5年数字营销,踩过的坑能绕小区三圈——今天我不用“术语密码”,就像教我妈用手机买菜一样,把“怎么用SEO+GEO省着钱做营销”掰碎了讲给你听。
先跟你聊我最惨的一次踩坑:砸了5万,只来了3个客户
刚入行时我跟你一样——觉得“营销=砸钱”:找了2个本地美食KOL推客户的水果电商,投了3万信息流广告,结果呢?KOL的粉丝都是“只点赞不买”的羊毛党,广告点进来的人全是“问了地址就消失”的路人。客户指着后台数据骂我:“你这钱花得比我进货还冤!”
后来我蹲在客户的水果店里复盘——突然发现:隔壁奶茶店的老板正抱着手机发小红书:“XX区打工人必看!3公里内最快的杨枝甘露,下班10分钟就能喝到。”下面评论全是“求地址!”“我在XX写字楼,能送吗?”
哦,原来我漏了最笨但最管用的事:先让“需要你的人”能找到你——而不是把广告塞给“不需要你的人”。
现在我做营销,会像“开奶茶店”一样一步步来
你开奶茶店要先想:“谁会来买?他们在意什么?在哪能找到我?”做数字营销也是一样,我把这几年的实战总结成4步“笨办法”,你跟着做,肯定比瞎砸钱管用。
第一步:别先砸钱,先“摸清楚用户在哪里”(找方向)
操作场景:比如你是“XX区生鲜电商”(卖水果/蔬菜,主打3公里内1小时配送)。
我当初的傻操作:上来就发“水果营养科普”,结果没人看——因为用户根本不关心“水果含多少维生素”,他们关心“XX区有没有能下班顺路买的草莓?”“XX写字楼能不能送?”
现在的正确做法:
- 查“用户在搜什么”:用免费工具(比如“5118关键词查询”)搜“XX区 水果”,会出来一堆用户常搜的词:“XX区新鲜草莓配送”“XX区下班买水果”“XX区3公里内水果”——这些就是“用户的需求密码”。
- 定“自己能做的事”:你主打“1小时配送”,就重点抓“XX区1小时水果配送”“XX写字楼水果闪送”这些词——别贪心,先搞定“最精准的100个用户”,再扩范围。
类比:就像你开奶茶店,先搞清楚“周边3公里内的学生/打工人爱喝什么”(比如杨枝甘露、柠檬水),而不是进一堆“高端定制奶茶”(没人买)。
第二步:内容别瞎写,要“说用户听得懂的话”(做内容)
操作场景:还是刚才的生鲜电商,要写一篇“吸引XX区白领”的内容。
我当初的傻操作:写“本平台水果新鲜健康,富含维生素C”——结果阅读量只有20,评论区没人理。
现在的正确做法:
- 戳痛点:白领的痛点是“下班晚,超市关门了”“想给加班的同事带水果,没时间买”——所以内容要写“XX区白领救星!晚8点前下单,15分钟送到你工位,草莓比超市鲜3倍!”
- 加“具体细节”:别写“新鲜”,要写“早上6点从果园摘的草莓,中午12点到仓库,下午5点送到你手上”;别写“便宜”,要写“比XX超市的草莓便宜3块,还免配送费”——用户要的是“看得见的好处”。
- 用“AI帮忙改内容”:比如用ChatGPT,输入“帮我把‘XX区水果配送’的内容改成白领爱听的话,加‘下班顺路’‘工位配送’的细节”——AI会帮你把“生硬的广告”变成“像朋友推荐的话”。
类比:就像你卖奶茶,别喊“我们的奶茶好喝”,要喊“学生党攒3天零花钱就能买的杨枝甘露,料多到吸不动,加小料还免费!”——刚好戳中目标用户的钱包和胃。
第三步:投放别乱发,要“把钱花在能见效的地方”(投渠道)
操作场景:你写好了“XX区白领水果配送”的内容,要发去哪些平台?
我当初的傻操作:发了小红书、抖音、微信公众号、大众点评4个平台,结果抖音只有5个赞,公众号没人看——因为抖音用户爱刷“搞笑视频”,根本不关心“本地配送”。
现在的正确做法:
- 先“试错”:每个平台发1-2条内容,看哪个平台的“互动多”(比如小红书的“收藏”“评论”多,大众点评的“浏览量”高)。
- 把80%的精力放在“见效的平台”:比如你发现小红书上“XX区水果推荐”的笔记有100个赞,评论里全是“求地址”——那你就每天在小红书发2条:一条“水果开箱视频”(比如“刚收到的车厘子,颗颗比硬币大,咬开爆汁!”),一条“用户反馈截图”(比如“XX写字楼的小姐姐说‘草莓甜到想给老板带一盒’”),再在评论区留“要进本地水果群的私我”——这样小红书带来的订单能占总订单的60%。
类比:就像你卖奶茶,别在所有平台都发一样的内容——在小红书发“打卡送小料”的笔记(吸引年轻人),在美团发“3公里免配送费”的活动(吸引懒癌患者),在朋友圈发“老顾客复购减5块”(吸引回头客)。
第四步:数据掉了别慌,要“像开车一样调整方向盘”(调策略)
操作场景:你发了一周小红书,突然发现“XX区水果配送”的笔记流量掉了一半。
我当初的傻操作:以为“是平台限流”,不管它——结果流量越掉越多,订单少了三分之一。
现在的正确做法:
- 查“为什么掉”:用小红书的“数据分析”看:原来竞争对手也发了“XX区水果配送”的笔记,还加了“评论区留地址减5块”的活动——用户都跑去看他们了。
- 立刻“改内容”:把你的笔记改成“XX区水果测评:这家的草莓比竞争对手甜3度!评论区抽10人送一盒”——既戳中“更甜”的痛点,又用“抽奖”吸引互动。
- 定“监控表”:每天花10分钟看3个数据:“笔记阅读量”“评论区问地址的人数”“转化成订单的数量”——如果阅读量掉了,就改内容;如果问地址的多但下单少,就加“首单减10块”的活动。
类比:就像你开奶茶店,发现今天销量掉了,赶紧问顾客:“是不是今天的冰太多?”然后调整糖度和冰量——而不是坐在那里慌。
最后,跟你聊“做对了就能省钱的底层逻辑”
我做了5年营销,终于明白:数字营销不是“撒网捕鱼”,而是“钓鱼”——
– 先看“水里有什么鱼”(用户在搜什么);
– 再选“对应的鱼饵”(写用户想听的内容);
– 然后找“鱼多的地方”(重点平台);
– 最后“根据鱼的咬钩情况调整鱼饵”(看数据改策略)。
以前我砸钱是“撒了一张大网,网到的都是小虾米”,现在我“精准钓”,反而钓到大鱼——比如去年帮XX区生鲜电商做优化,只用了2万预算,却带来了15万的订单,比之前砸5万的效果还好。
给你的“立刻能做的行动清单”
如果你现在要做数字营销,先别着急砸钱,先做这3件事:
- 查“用户在搜什么”:用“5118”搜你行业+地区的关键词(比如“XX区 少儿英语”“XX区 家政”),把前20个常搜的词记下来。
- 写“戳痛点的内容”:比如你是“XX区少儿英语”,就写“XX区宝妈必看!不用送孩子去机构,在家就能学的英语课,比线下便宜一半!”——加“在家学”“便宜”这些痛点。
- 投“重点平台”:比如少儿英语找“小红书(宝妈多)”“抖音(育儿博主)”,家政找“大众点评(本地服务)”“微信朋友圈(社区群)”。
最后想说:数字营销不是“技术活”,是“良心活”——别想着“用套路骗用户”,要想着“帮用户解决问题”。你帮用户省时间、省 money,用户自然会来找你。
你做营销时遇到过什么“砸钱没用”的坑?评论区跟我聊聊,我帮你出出主意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