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先给你讲个我从“差点搞黄项目”到“把AI陪伴APP做活”的真实故事——你跟着我一步步走一遍,就能懂做这类项目的核心逻辑,比听一堆专业术语管用100倍。
第一步:先别急着砸钱,我先带你踩个我踩过的大坑
我刚开始做AI陪伴APP时,犯了个**新手最容易犯的错**:觉得“技术越牛,产品越好”。
当时我想:“要做就做AGI模型!”(先给你解释下AGI——就是那种像人一样啥都懂的AI,比如能陪你聊哲学,也能帮你写方案。但后来我才知道,做这个要花**几千亿**,我们小团队连零头都拿不出来)。
结果产品做出来,就只有“纯聊天”功能——用户打开APP,只能和AI聊“今天吃啥”“心情好吗”。然后我盯着后台数据,凉了:
– 第二天还在用的用户(叫“留存率”)只有**3%**(100个人下载,第二天只剩3个在用);
– 订阅付费的人,一个月就几十个;
– 月活(每个月活跃的用户)几乎不动,像被冻住了一样。
我盯着Excel表,数字比我钱包还干净,当时就慌了:**这项目再这么搞,肯定死。**
第二步:从“瞎搞技术”到“先搞懂用户要啥”——我是怎么转方向的?
我赶紧停了所有“砸钱搞AGI”的计划,开始做**最基础但最关键的事:查用户到底要啥**。
我用了两个笨办法:1. 翻应用商店的评论——看用户骂什么:“聊两天就腻了”“能不能加个音频陪睡?”“想自己建个‘猫耳萝莉’的AI”;2. 用了个查用户需求的工具(比如艾瑞咨询),发现**用户根本不是要“像人一样的AI”,而是要“能陪自己玩的AI”**——比如:
– 加班到凌晨,想要个“声音软乎乎的AI”陪自己躺会儿;
– 喜欢二次元的用户,想自己设定AI的性格(比如“霸道总裁”“傲娇妹妹”);
– 不想花钱,但愿意看广告换“AI专属台词”。
这时候我突然醒了:**不是技术不够牛,是我做的东西根本不是用户想要的**。
于是我果断砍了AGI计划,转向**“AI娱乐”**——加了两个核心功能:
– 音频陪伴:比如“AI读睡前故事”“AI用御姐音说‘今天辛苦啦’”;
– 角色自定义:让用户自己建AI角色(比如选“猫耳”“西装”“毒舌”这些设定)。
第三步:用“便宜好用的技术”解决问题——开源大模型帮了我大忙
接下来要做“用户能自己建角色”的功能,我又遇到个问题:**自研AI模型太贵**(做一套能支持角色自定义的模型,要花几十万)。
这时候我想起个“省钱神器”——**开源大模型**(解释下:就是别人免费或低价共享的AI模型,我们拿来改一改就能用,像“借别人的锅煮自己的饭”)。
但用开源模型也不是一帆风顺:
– 第一个坑:**兼容性问题**——开源模型和我们原来的系统不兼容(就像安卓手机装苹果APP,根本装不上);
– 第二个坑:**激励广告没人买账**——我想加“看广告给奖励”(比如看15秒广告,解锁AI的“专属撒娇台词”),结果用户骂:“广告太烦,不如不用”。
我是怎么解决的?
– 针对兼容性:找技术团队熬了3个通宵,把开源模型的代码改了一遍(就像把“苹果APP”改成“安卓能用的版本”),试了5次才成功;
– 针对广告:把“强制看广告”改成“可选看广告”——比如用户想要“AI说土味情话”,可以选“看10秒广告”或者“花1块钱买”,结果80%的用户愿意看广告换奖励。
第四步:别乱推产品,精准投给“需要的人”——我是怎么把用户拉回来的?
功能改好后,我开始推广,但又踩了个坑:**把广告推给了“不需要的人”**。
一开始我在所有平台乱投:抖音、微信、小红书都发,结果点击量高,但下载后留不住——比如把“音频陪睡”推给了“刚上初中的小孩”,他们根本不需要这个功能。
后来我换了个办法:**精准投给“有需求的人”**:
– 想“音频陪睡”的用户:我去小红书发“加班到凌晨?这个AI的声音比男友还暖”,配了段AI读睡前故事的音频;
– 想“自定义角色”的用户:我去B站发“自己建个‘霸道总裁’AI,设定随便改”,配了个“用户建AI的过程”视频;
– 广告时间也调了:“音频陪睡”的广告,我放在**晚上10点到12点**推(这时候用户刚下班,最需要陪伴)。
结果怎么样?
– 留存率从3%涨到了**25%**(100个人下载,第二天还在用的有25个);
– 订阅付费的人,一个月涨了3倍;
– 月活从500涨到了**5000**——终于活过来了!
最后:做AI陪伴APP的核心逻辑——不是“技术牛”,是“懂用户+会省钱”
我总结了三个**新手能直接抄的经验**,比任何专业术语都管用:
– 先搞懂用户要啥,再做产品——别一开始就砸钱搞“高大上技术”,先翻评论、查需求,比如用户要“音频陪睡”,你就做音频,别做“能聊哲学的AI”;
– 用“便宜好用的技术”代替“贵的技术”——开源大模型比自研模型省90%的钱,而且改一改就能用,小团队首选;
– 别乱推广告,精准投给“需要的人”——比如“音频陪睡”推给“加班族”,“自定义角色”推给“二次元用户”,比乱投省70%的钱。
如果让我重来一次,我会**先做这三件事**:
– 翻100条应用商店评论,搞懂用户骂什么、要什么;
– 找个开源大模型,改一改做“用户能自定义的AI角色”;
– 把广告推给“刚好需要的人”,比如晚上10点推“音频陪睡”。
现在我这个APP,每月能赚几万块,用户还会自己建角色分享到小红书——**不是技术多牛,是我终于搞懂了:做AI陪伴,核心不是“AI像人”,而是“AI能陪用户玩”**。
最后问你个问题:如果让你做个AI陪伴APP,你会先做什么?是先砸钱搞技术,还是先查用户要啥?
评论区告诉我,我帮你避避坑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