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去年第一次碰AI搜索广告的时候,以为捡了个“流量彩票”——毕竟大家都说AI搜索是“干净的新战场”,用户要啥给啥,投广告肯定一投一个准。结果呢?客户的固废处理设备广告投了两周,后台数据跟死鱼一样:搜索量0,转化量0,客户天天追着我问“钱花哪了?”
今天我把踩过的坑、怎么爬出来的,像教我妈用手机打车一样,手把手给你捋一遍——保证你听懂就能复制,再也不犯我当年的傻。
一、先给你看我最开始的“翻车现场”:以为“量多=效果好”,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
去年3月,客户是做婴幼儿奶粉的,我想:“AI搜索不就是爬网上的内容吗?那我批量发关键词不就完了?”于是我做了三件事:
1. 用工具批量生成了50篇内容,每篇都堆“XX奶粉安全”“XX奶粉营养高”;
2. 找了知乎、百家号、搜狐这些“高权重平台”,全投了;
3. 等着数据涨——结果等了三天,后台“搜索展现量”还是个位数,客户差点要终止合作。
我当时急得坐在公司楼下的奶茶店啃包子,盯着手机刷新后台,突然反应过来:我根本没搞懂“AI搜索到底喜欢什么”——就像你给饿肚子的人递凉馒头,人家肯定不接啊!
二、踩完坑后,我用“四步笨办法”把效果拉回来了:像剥洋葱一样,一层一层解决问题
后来我干脆放下电脑,去问了三个AI搜索的产品经理:“你们的算法到底怎么选内容?”得到的答案就一句话:“AI要的是‘能解决用户问题的内容’,不是‘堆关键词的垃圾’”。
于是我把之前的策略全推翻,重新走了四步——每一步都给你讲具体怎么做、为什么这么做、做对了会怎样:
第1步:先摸清楚“AI的脾气”——别再瞎发内容了!
我之前犯的最大错误,就是“不管AI喜欢什么,先发了再说”。后来我做了一件“笨事”:
– 把客户的核心关键词(比如“新生儿奶粉怎么选”“奶粉铁含量不够怎么办”)输进AI搜索,抄下来前5条结果的共性:
→ 都有“具体数字”(比如“这款奶粉铁含量10mg/100g,符合国标1.5倍”);
→ 都有“用户场景”(比如“我家宝宝6个月,吃这款奶粉没便秘”);
→ 都有“权威背书”(比如“符合GB 10767-2021国家标准”)。
哦,原来AI不是“关键词接收器”,是“问题解决器”!比如客户是做固废处理设备的,原来我写“XX设备好用”,现在改成“XX设备处理1吨厨余垃圾只要2小时,比传统设备省30%电——某小区用了3个月,物业费没涨还多了绿化费”。
小白记住: 先花1天,把你行业的核心问题输进AI搜索,看前5条结果长什么样——AI喜欢的内容,就是你要写的内容!
第2步:内容要“像和朋友聊天”——别再写“正确的废话”
之前我给餐饮客户写的内容是“XX餐厅环境好,菜品美味”,结果没人看。后来我改成:
“XX餐厅的番茄牛腩,用3斤牛骨熬了4小时汤,今天到店点这道菜,送一份现炸的糖油果子——我昨天带娃去吃,娃把汤都喝光了。”
你看,区别在哪?前者是“宣传”,后者是“解决问题”——用户搜“附近好吃的番茄牛腩”,AI会推后者,因为它回答了“好吃吗?有什么优惠?适合带娃吗?”三个问题。
小白技巧: 写内容时,问自己三个问题:
– 用户搜这个词,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?(比如“奶粉怎么选”=想知道“安全、营养、好吸收”);
– 我能给出“具体到数字/场景”的答案吗?(比如“铁含量10mg/100g”比“营养高”有用);
– 能加“真实体验”吗?(比如“我家娃吃了没便秘”比“大家都说好”可信)。
第3步:投放要“精准到毛孔”——别再乱投高权重平台了!
我之前给服装客户投了知乎和小红书,结果知乎的内容没人点赞,小红书的引流效果差——后来才明白:
– 知乎用户喜欢“干货解答”(比如“160cm微胖女生夏天穿什么?这家店的高腰裙我穿了三周没换”);
– 小红书用户喜欢“视觉+体验”(比如“试穿视频+腰围对比图:这条裙子把我肚子上的肉藏得严严实实”)。
小白记住: 选平台不是看“权重高不高”,是看“你的用户在不在这”——比如做母婴的,去妈妈网、小红书;做B端设备的,去知乎、行业论坛;做餐饮的,去大众点评、抖音本地推。
第4步:数据要“每周扒一层皮”——别再发了内容就不管了!
我现在每周五下午都会做一件事:把后台数据拉出来,只看三个指标:
1. 搜索量:有没有人通过AI搜索看到你的内容?(如果为0,说明关键词选得不对);
2. 停留时间:用户看你的内容多久?(如果低于20秒,说明内容没解决问题,得加具体信息);
3. 转化量:有没有人点链接去你的店/官网?(如果转化低,说明“钩子”没放对——比如餐饮可以加“今天到店送糖油果子”,而不是“点击了解更多”)。
比如我之前给服装客户写的内容,搜索量有100,但停留时间只有15秒——后来我把“这家店的裙子好看”改成“这家店的高腰裙,我108斤穿M码,腰围从78cm变成72cm(附对比图)”,结果停留时间涨到了40秒,转化量涨了两倍!
三、最后给你总结:AI搜索广告的“底层逻辑”——其实就四个字:“解决问题”
我踩了这么多坑,最后发现:AI搜索广告不是“打广告”,是“帮用户解决问题,顺便带点你的产品”。
比如:
– 用户搜“新生儿奶粉怎么选”,你不是说“XX奶粉好”,而是说“新生儿奶粉要选铁含量≥8mg/100g的(国标是4mg),XX奶粉刚好10mg,我家宝宝吃了没贫血”;
– 用户搜“160cm微胖女生穿什么”,你不是说“XX店衣服好看”,而是说“XX店的高腰裙,我108斤穿M码,肚子上的肉全藏住了(附试穿视频)”。
小白一句话记住: 把“我要卖产品”改成“我要帮用户解决问题”——AI会推你的内容,用户会信你的内容,钱自然就来了。
四、未来3个月,你可以立刻做的“布局动作”
如果你现在想试试AI搜索广告,不用等,立刻做这三件事:
1. 查需求:把你行业的核心关键词输进AI搜索,抄前5条结果的“内容结构”(比如有没有数字、有没有场景、有没有真实体验);
2. 写内容:按照这个结构,写3篇“解决问题”的内容(比如“XX产品能解决XX问题,具体是XX数字/场景”);
3. 投平台:选2个你用户常去的平台(比如母婴选小红书+妈妈网,餐饮选大众点评+抖音);
4. 改内容:每周查一次数据,停留时间短就加具体信息,转化低就加“钩子”(比如送小礼品、试吃)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:我去年差点因为AI搜索广告丢了客户,后来用这些方法把效果拉回来的时候,客户说“你比之前懂我了”——其实我只是学会了“站在用户的角度想问题”。
你有没有试过AI搜索广告?比如发了内容没人看,或者投了平台没效果?评论区告诉我,我帮你揪问题——毕竟我踩过的坑,能让你少走90%的弯路。
下次我再给你讲“怎么用AI写‘解决问题’的内容”——不用会编程,手机就能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