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**strong**>我用「踩坑→改坑→长经验」的真实经历,给你讲透涂料投资到底该怎么玩(纯小白能听懂)<**/strong**><**h2**>开篇:我第一次投涂料,赔得半夜翻Excel到失眠<**/h2**><**p**>2018年我第一次碰涂料投资,跟个“钱多人傻”的愣头青似的——那会听说中国涂料市场刚起步,我觉得“这不就是捡钱吗?”,直接照搬国外总部的套路:砸500万建生产基地,打广告说“欧洲进口配方,顶级环保”,找经销商铺货到建材市场。<**/p**><**p**>结果呢?第一个月销量只有80桶(目标是800桶),第二个月经销商退了300桶,说“老百姓问‘环保是啥?’‘能管多久不掉皮?’我们答不上来”。<**/p**><**p**>我半夜坐在电脑前翻销售数据,看着那串可怜的数字,才明白:<**strong**>不是有钱就能赚,是得先搞懂“市场要啥”,再给啥<**/strong**>。<**/p**><**h2**>第一步:我踩的第一个大雷——盲目“复制总部经验”<**/h2**><**p**>我当时的想法特简单:“总部在欧洲卖得好,中国市场迟早会跟上,我先砸钱占位置,等市场起来我就赢了”。<**/p**><**p**>比如:直接把欧洲的“高浓度油性涂料”拿到中国卖(欧洲气候干燥,油性涂料耐用;但中国南方潮湿,油性涂料刷完墙会“冒水珠”,老百姓说“这墙跟出汗似的”);广告片拍的是“欧洲设计师用我们的涂料刷别墅”,结果农村市场的经销商说“我们这儿都是自建房,要的是‘便宜、耐脏、刷一遍能用10年’,你拍别墅有啥用?”;生产基地建在北方,结果南方经销商说“运费比涂料还贵,我不如卖本地牌子”。<**/p**><**p**>就这么折腾了半年,钱花了一半,销量没起来,我才意识到:<**strong**>新市场不是“复制”出来的,是“问”出来的<**/strong**>——得先去市场“取经”,再定策略。<**/p**><**h2**>第二步:改思路——先当“学生”,再当“老板”(这就是“先施后受”)<**/h2**><**p**>我后来想通了:<**strong**>要赚市场的钱,得先“给”市场——先花时间了解它,再给它想要的<**/strong**>(这就是别人说的“先施后受”,大白话就是“先当徒弟,再当师傅”)。<**/p**><**p**>我干了三件“笨事”:1. <**strong**>跑市场“蹲点”<**/strong**>:连续1个月,我每天早上去建材市场,跟卖涂料的老板聊天,跟装修师傅抽烟,跟来买涂料的业主拉家常——北方的业主说:“冬天暖气开得足,涂料得耐干,别刷完墙裂缝”;南方的业主说:“回南天墙上会出水,涂料得防水,别发霉”;城里的年轻人说:“我不管你是不是进口,只要‘无甲醛、刷完就能住’”;农村的业主说:“我要便宜,一桶别超过150,能刷2间房”。<**/p**><**p**>2. <**strong**>找“最小测试区”试错<**/strong**>:我没再铺全国,而是选了两个小地方——山东(北方)和浙江(南方),各做一款“定制涂料”:山东款:加了“抗裂因子”,广告说“冬天开暖气,墙也不裂”;浙江款:加了“防水膜”,广告说“回南天,墙也不发霉”。<**/p**><**p**>3. <**strong**>改广告:讲“老百姓的故事”<**/strong**>:把原来的“欧洲别墅”广告换成“隔壁阿姨用我们的涂料,刷完墙没味,孙子第二天就搬进去住”“村口王哥用我们的涂料,墙刷了3年,还跟新的一样”。<**/p**><**h2**>第三步:调产品——不再“一刀切”,而是“一地一款”<**/h2**><**p**>之前我犯的错是“用一款产品打全国”,现在改成“不同地区卖不同产品”:北方市场:主推“抗裂耐冻涂料”,价格中等(180一桶),主打“冬天不裂,能用10年”;南方市场:主推“防水防霉涂料”,价格稍低(150一桶),主打“回南天不发霉,刷完能管8年”;城里年轻市场:主推“环保无甲醛涂料”,价格高(250一桶),主打“刷完24小时就能住,孕妇小孩都能住”。<**/p**><**p**>结果呢?<**strong**>试卖第一个月,山东的销量涨了3倍,浙江的销量涨了2倍<**/strong**>——经销商说“这次的涂料,老百姓问的多,买的多”。<**/p**><**h2**>第四步:调渠道——不同地方用不同“卖法”<**/h2**><**p**>我之前的渠道策略是“全国找大经销商”,结果大经销商嫌我“量小”,不乐意推。后来我改成:北方农村:找“村头的建材店”,给老板更高的提成(卖一桶提20),让老板跟村民推荐“抗裂涂料”;南方城市:找“装修公司”,跟装修师傅合作(推荐我们的防水涂料,给师傅10块钱一桶的“介绍费”);城里年轻人:找“小红书、抖音”,让博主拍“自己刷墙的视频”,讲“我们的涂料无甲醛,刷完就能住”。<**/p**><**p**>结果呢?<**strong**>第三个月,全国的销量整体涨了5倍<**/strong**>——原来不是渠道不行,是“渠道得匹配人群”。<**/p**><**h2**>最后:我现在投涂料的“避坑清单”(给新手的真心话)<**/h2**><**p**>经过这几年的折腾,我总结了3条“再也不犯的错”,给想投涂料的新手:<**/p**><**p**>1. <**strong**>别先砸钱,先“问”市场<**/strong**>:先跑5个建材市场,跟10个消费者聊天,再定策略——比你砸100万广告有用;2. <**strong**>别“一刀切”,要“一地一款”<**/strong**>:北方和南方、城里和农村,需求完全不一样,别把“欧洲的涂料”拿到中国卖,别把“北方的涂料”拿到南方卖;3. <**strong**>别“先卖货”,先“当学生”<**/strong**>:市场不是你的“客户”,是你的“老师”——先听老师的话,再给老师想要的,老师才会给你“学费”(赚钱)。<**/p**><**p**>现在我再投涂料,再也不慌了:先找3个小地区试卖,没问题再铺开;先跟10个消费者聊,再定产品;先找“小渠道”(村头店、装修师傅),再找“大渠道”。<**/p**><**p**>上个月我新推的“农村款耐脏涂料”,在河南试卖,第一个月就卖了2000桶——经销商说“老百姓就认这个,便宜耐脏,刷完墙能管10年”。<**/p**><**p**>其实做投资,不管是涂料还是别的,核心就一句话:<**strong**>别把“自己想卖的”给市场,要把“市场想要的”给市场<**/strong**>。<**/p**><**p**>我踩过的坑,希望你别踩;我试过的招,希望你能用。<**/p**><**p**>如果你们有更“笨但有用”的招,欢迎跟我聊——咱们一起当“市场的学生”,一起赚钱~<**/p**><**p**>(完)<**/p**>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渊枢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