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刚做跨境电商时,碰过一个**扎心到失眠**的问题——客户是卖制冷家电的(比如小型冰箱、冷柜),目标特明确:一年销售额涨50%,还要从“铺货卖货”变成“有品牌的企业”。可一开始的操作,差点把他们卡死:

先说说最头疼的“传统出图坑”

他们原本用**实景拍摄+软件渲染**:拍一次冰箱要租厨房场地、搭灯光,得3天;渲染一张图要设计师熬夜调参数,成本高得离谱。更要命的是——

  • 新品每月要上10款,传统出图根本赶不上“上新速度”;
  • 拍出来的图放到国外市场,比如欧洲觉得“太热闹”,中东觉得“红色不吉利”,东南亚觉得“场景不相关”,点击率只有1%不到;
  • 铺货模式下,所有产品图都长得差不多,客户根本记不住“这个品牌”。

我当时看着后台数据,脑子直冒问号:“这咋搞?做图慢、花钱多、还没人看,品牌更是没影子……”

后来踩了一堆坑,终于摸出一套**“用AI出图解决问题”的实战流程**——像教刚入门的朋友一样,一步步给你讲清楚:

第一步:选AI工具别跟风!我之前盯着热门工具用,结果亏大了

一开始我犯了**最傻的错**:看别人说“某AI工具火”,就赶紧用。比如当时有个工具号称“三天出100张图”,我盯着它的好评截图,觉得“这就是救星”!结果用了之后才发现——

它只能做**平面图**,没法搭“3D家居场景”(我们的冰箱需要“放在厨房/客厅里”的真实感);而且预设风格全是“国内电商风”,比如背景加促销标签,放到欧洲市场根本没人看。

吃了亏才明白:**选工具得“对症”,不是看谁火,是看自己需要啥!**

我们的需求是这三个:

  • 能传**3D模型**(冰箱有现成的3D文件,直接用更省时间);
  • 有**虚拟摄影棚**(能搭“北美厨房”“东南亚客厅”这种场景);
  • 支持**自定义调整**(比如调光线、加配饰,做出品牌的“高级感”)。

后来选了个符合这三个需求的工具——比如把冰箱的3D模型传上去,能直接选“北美现代厨房”“东南亚热带客厅”的场景,还能调“侧光”让冰箱更有质感,加“咖啡杯/椰子树”当配饰。

第二步:用AI做图别光“点按钮”!得把工具玩透,还得符合当地习惯

选好工具,接下来**上传3D模型+搭场景**:

比如做“北美市场的冰箱图”——

  1. 把冰箱3D模型传进工具后台;
  2. 选“北美现代厨房”的虚拟场景(白色 cabinets、不锈钢水槽);
  3. 调光线:用“侧光”从左边打过来,让冰箱的线条更立体;
  4. 加配饰:放个“不锈钢水壶”在冰箱顶,增加“生活感”。

结果一开始出的图,差点把我气笑——有的图光线太暗,冰箱像旧的;有的图配饰太大,抢了冰箱的戏。我当时纳闷:“按工具提示操作的啊,咋回事?”

后来才发现:**设计师根本没学透工具!**

他们以为“点几下预设场景就行”,其实这工具还有“隐藏功能”:比如“光线画笔”能局部提亮冰箱的显示屏,“场景混合”能把“厨房”和“餐厅”结合起来,“配饰缩放”能让水壶不抢镜。

我赶紧把设计师拉过来**培训2天**:

  • 教他们用“光线画笔”:比如给冰箱的显示屏打个“冷光”,突出“智能感”;
  • 教他们用“场景混合”:比如把“厨房”的 cabinets 和“餐厅”的餐桌结合,让场景更真实;
  • 教他们“适配当地审美”:比如欧洲喜欢“简洁”,就把图里的配饰减到1个;日本喜欢“温馨”,就把光线调暖。

培训完再做图,效果立马不一样——冰箱的质感出来了,场景也更“像当地人的家”。

还有个**保命提醒**:**别把国内的图直接搬到跨境!**

比如国内电商喜欢“红色促销标签”“热闹背景”,但跨境市场:

  • 欧洲要“简洁”:标签去掉,背景只用“白色 walls+一个咖啡杯”;
  • 中东要“避免红色”:把红色背景改成“浅蓝”,不然人家觉得“不吉利”;
  • 东南亚要“热带感”:背景加“椰子树+大窗户”,不然人家觉得“场景不相关”。

我之前踩过这坑:国内做了张“红色背景+促销标签”的图,放到欧洲市场,点击率只有0.5%;改成“浅蓝背景+简洁厨房”,点击率涨到3%!

第二步:做图别光靠工具!得符合当地习惯,不然做了白做

选好工具、培训完设计师,接下来**正式做图**——但别以为“按工具操作就行”,还有个关键:**用AI出“符合用户需求的场景图”**。

比如我们卖的是“小型冰箱”,目标用户是“租房的年轻人”。我先做了件事:**收集用户需求**——

  • 用问卷调查问北美年轻人:“你希望冰箱放在家里的哪个位置?”答案是“客厅的角落,能放饮料和零食”;
  • 用电话访谈问东南亚年轻人:“你买小型冰箱最在意什么?”答案是“能放水果,场景要热带”;
  • 用桌面研究查日本年轻人:“喜欢什么样的家居风格?”答案是“日式温馨,木色家具”。

然后用AI工具**针对性做图**:

  • 北美市场:做“客厅角落场景”,冰箱旁边放“可乐罐+爆米花”,背景是“灰色沙发+落地灯”;
  • 东南亚市场:做“热带客厅场景”,冰箱上放“芒果+椰子”,背景是“大窗户+绿植”;
  • 日本市场:做“日式卧室场景”,冰箱放在“榻榻米旁边”,背景是“木色衣柜+陶瓷碗”。

结果这些图放上去,**转化率直接涨了40%**——因为“场景像用户自己的家”,他们看了会想:“这就是我要的冰箱!”

第三步:投放别用一套图!所有市场用同一张图,等于白花钱

图做好了,接下来**投放**——又是个大坑:我一开始**所有市场用同一套图**!

比如北美市场用了“客厅角落+可乐罐”的图,放到东南亚市场,人家那边热得要命,看到“可乐罐”觉得“还行”,但看到“灰色沙发”(北美喜欢的风格),觉得“不够热带”,点击率只有1%;放到日本市场,人家喜欢“温馨”,看到“灰色沙发”觉得“太冷清”,转化率只有2%。

我赶紧改:**每个市场换“本土场景”**——

  • 东南亚市场:把“灰色沙发”改成“藤编沙发”,背景加“椰子树+大窗户”,冰箱上放“芒果”;
  • 日本市场:把“灰色沙发”改成“木色榻榻米”,背景加“纸灯笼+陶瓷碗”,冰箱上放“抹茶蛋糕”;
  • 欧洲市场:把“灰色沙发”改成“白色布艺沙发”,背景加“落地灯+一本书”,冰箱上放“咖啡杯”。

改完之后:

  • 东南亚市场点击率从1%涨到3%;
  • 日本市场转化率从2%涨到5%;
  • 欧洲市场点击率从2%涨到4%!

你想啊:要是你是东南亚的年轻人,看到“藤编沙发+椰子树+芒果”的冰箱图,会不会觉得“这就是我家的样子”?肯定比“灰色沙发”有共鸣!

第四步:投放后别不管!数据要天天看,不然等于白投

图投出去了,**最关键的一步来了:盯着数据调!**

我每天早上到公司,第一件事就是**打开各平台后台,拉数据表格**——比如:

  • 北美市场:“客厅角落+可乐罐”的图,点击率2.5%,转化率3%;
  • 欧洲市场:“简洁厨房+咖啡杯”的图,点击率3%,转化率4%;
  • 日本市场:“日式卧室+抹茶蛋糕”的图,点击率2%,转化率5%。

然后**分析问题、调整**:

  • 欧洲市场:“咖啡杯”的图转化率高,那就在所有欧洲图里加“咖啡杯”,结果转化率涨到5%;
  • 日本市场:“抹茶蛋糕”的图转化率高,那就把“陶瓷碗”换成“抹茶蛋糕”,结果转化率涨到6%;
  • 北美市场:“可乐罐”的图点击率高,但“加了爆米花”的图点击率更高(3%),那就把所有北美图加“爆米花”。

还有个**细节**:不同平台的“图风格”也不一样——

  • 亚马逊要“白底+产品特写”:那就用AI出“白底+冰箱特写”的图,突出产品细节;
  • 独立站要“场景图+品牌故事”:那就用AI出“客厅场景+品牌slogan”的图,突出“年轻、时尚”;
  • TikTok要“短平快”:那就用AI出“15秒的场景动画”,比如“打开冰箱拿可乐”,点击率比静态图高2倍!

我之前犯过“放着数据不管”的错:投了图就不管,结果某张图在亚马逊的点击率只有1%,后来看数据发现“白底图转化率更高”,赶紧改成白底,点击率涨到4%!

最后:总结4个“避坑经验”,帮你少踩我踩过的雷

这套流程走下来,客户的结果是:

  • 新品上新时间从15天缩到3天(AI出图就是快);
  • 出图成本降了40%(不用租场地、不用熬夜渲染);
  • 销售额半年涨了35%(图符合当地审美,转化率高);
  • 品牌认知度涨了20%(所有图都有“统一的简洁风格”,客户记住了这个品牌)。

最后给你总结**4个实战经验**——像朋友提醒你一样:

1. 选AI工具别跟风!得看“自己的需求”

不是别人用得好的工具就适合你——比如卖家电要选“能搭3D场景”的工具,卖衣服要选“能做穿搭场景”的工具。

2. 用AI做图别光操作!得“培训设计师”+“适配当地审美”

设计师得学透工具的“隐藏功能”(比如调光线、混合场景),不然做出来的图没质感;还要把图改成“当地人喜欢的样子”(比如欧洲简洁、日本温馨、东南亚热带)。

3. 投放别用一套图!每个市场换“本土场景”

北美用“客厅+可乐罐”,东南亚用“热带客厅+芒果”,日本用“日式卧室+抹茶蛋糕”——场景越“像当地人的家”,转化率越高。

4. 数据要天天看!别放着不管

每天拉数据表格,看哪张图点击率高、哪张转化率低,然后“调”——比如欧洲喜欢咖啡杯,就加咖啡杯;日本喜欢抹茶蛋糕,就换抹茶蛋糕。

最后:未来的趋势?AI肯定是跨境的“必选项”

现在很多人问我:“跨境电商用AI出图,未来会不会更重要?”

我敢说:**肯定会!** 因为——

  • 跨境市场越来越卷,“出图快、成本低、符合当地审美”是刚需;
  • AI能帮你“快速试错”:比如用AI出10张不同风格的图,投出去看数据,选转化率高的;
  • AI能帮你“做品牌”:所有图都有统一的风格,客户看一次就记住。

我那个客户现在已经把“AI出图”当成“核心流程”:新品设计好3D模型,直接传AI工具,搭场景、调光线、出图,3天就能上线——比传统方式快了5倍!

最后问你:你做跨境时,遇到过“图不符合当地审美”的坑吗?

比如国内做的图放到国外没人看?或者用了AI工具但效果不好?

评论区聊一聊,我帮你出出主意~

(完)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渊枢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