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怎么从“教资广告投成狗”到“转化率翻3倍”的?手把手给你讲透操作细节
一、一开始我犯了个超傻的错:把素材和账户“揉成一团”投
我刚开始投教师资格证培训广告时,简直像个“乱出牌的新手”——
找了5个图文、3个视频素材,一股脑塞进**同一个账户**,选了朋友圈、公众号、小程序3个版位一起投。结果呢?
– 在线咨询的转化率只有**5%**(100个人点进来,5个问课程);
– 关注公众号的人里,**0个人**下单;
– 账户每天曝光就几千,像个没开流量的手机,根本没人看见。
我盯着后台数据发呆时,突然反应过来:**素材和版位就像鞋子和脚,得试了才知道合不合适**。比如你穿运动鞋去跑步、穿高跟鞋去约会,乱穿肯定不舒服。
后来我干脆做了件“笨事”:
– 拆出**2个账户**:1号账户只投**图文素材**(比如“笔试必过300题”的海报),2号账户只投**视频素材**(比如“30天备考教资的真实案例”);
– 每个账户只选**1个版位**先测:1号账户投**朋友圈**,2号账户投**公众号文章底部**;
– 连续看3天数据——你猜怎么着?
1号图文账户在朋友圈的**点击率**比视频高3倍(朋友圈用户爱刷短平快的图文);
2号视频账户在公众号底部的**转化率**高2倍(公众号用户愿意花15秒看个短故事)。
这一步让我明白:**素材不是“扔出去就行”,得给它找“专属位置”,否则再好看的素材也白搭**。
二、链路优化:把“用户逛店”变成“用户买单”的关键
解决了素材问题,我又发现个大漏洞——**用户进来了,但不知道怎么“往下走”**。
比如我之前的落地页:
– 首屏放了张老师的照片,“咨询课程”按钮藏在第3屏(得滑半天才能找到);
– 微信公众号里只有个“课程介绍”菜单,用户关注后,机器人就发一句“欢迎关注”,没下文了。
这就像你开了家奶茶店,门口摆了个好看的招牌,但收银台藏在厕所旁边,客人进来了不知道去哪点单,转身就走!
后来我把链路改成了“**三步逼单法**”,直接把转化率拉起来了:
1. 落地页:把“转化按钮”贴在用户眼皮子底下
– 首屏最显眼的位置,放**2个按钮**:「立即咨询课程」「0元领笔试必背资料」(一个是直接问课,一个是领资料留线索);
– 加个**自动弹窗**:用户进来**3秒**,弹窗跳出来“点击领取《2024笔试高频考点》,限前50名”(用“紧迫感”逼用户点)。
改完后,**点击咨询的人数涨了2倍**——因为用户不用找,眼睛一睁就看见“能拿好处”的按钮。
2. 微信侧:用“1元低价课”钓用户上钩
我做了个**1元的“教资笔试高频考点课”**(成本才几毛钱,但看着值钱),然后:
– 公众号自定义菜单直接改:「1元抢高频课」「进群领历年真题」(把“占便宜”放在最前面);
– 用户关注后,机器人**立刻发3条消息**:
① “恭喜你抢到1元课!点击链接支付→”(直接引导付款);
② “支付后添加助教微信,拉你进「笔试备考群」→”(把人圈起来);
③ “群里今晚8点讲「综合素质必背大题」,错过不再有→”(用“限时福利”逼用户进群)。
就这招,**关注后下单率从0涨到了15%**——1块钱的课像个“钩子”,把用户勾进你的私域,后面再慢慢转化正价课。
3. 社群运营:用“日常投喂”养出信任感
进群后我没急着推课,而是每天发:
– 早8点:「今日必背10题」(比如“教育观的4个关键词”);
– 晚8点:「群内专属直播」(讲“如何快速背完教育学”);
– 偶尔发:「学员喜报」(比如“上周群里小张笔试过了,晒成绩!”)。
大概1周后,群里就有人主动问:“有没有更系统的课程?”——这时候再推正价课,转化率比直接投广告高5倍!
三、账户基建:别让“流量”卡在“起跑线上”
素材和链路搞定了,接下来是**账户怎么“喂流量”**——我之前犯的错是:预算设太少、出价策略选错,导致流量根本跑不起来。
1. 预算:别做“小气鬼”,系统才会帮你推流量
– 新广告上线时,预算要设成**转化成本的30倍**:比如你想让“咨询”的成本控制在50块,那初始预算就得设50×30=1500块/天(系统会觉得“这人是真要投,不是玩票”);
– 持续投放的广告,预算**不低于1-2万/周**:就像你打车要选“加急单”,钱给够了,司机才会优先接你。
2. 出价策略:“优先拿量”比“稳定成本”更适合起量
我之前用“稳定成本”策略,结果流量跑得比蜗牛还慢——后来换成**“优先拿量”**(相当于告诉系统:“我要流量,成本稍微超点没关系”),账户上线**3天就起量了**,曝光直接翻了5倍!
3. 定向:先“精准窄投”,再“自动扩量”
– 起量期(前1周):用**精准人群包**(比如22-35岁、女性、浏览过教资资讯、关注过“中公教育”这类号的人),再开**“自动扩量”**(系统会帮你找“和精准人群像的人”);
– 扩量期(1周后):加更多版位(比如小程序、QQ空间),把流量池放大——就像你先在小区里找喜欢吃苹果的人,等知道“哪类人爱买”,再去周边小区找。
四、最后:我悟到的“教资广告投放底层逻辑”
折腾了1个月,我终于明白:**教资广告不是“撒网捞鱼”,而是“钓鱼”**——
– 素材要“对味”:图文适合朋友圈,视频适合公众号底部,得试;
– 链路要“顺”:从落地页到微信到社群,每一步都得让用户“不用想就能继续走”;
– 账户要“给够粮”:预算和出价别抠,系统才会帮你推流量。
现在我再投教资广告,第一步不是找素材,而是**先拆2个账户测素材**,第二步**把落地页和微信链路捋顺**,第三步**给账户定好预算和出价**——就像拼乐高,每块积木都搭对位置,最后才能拼成完整的“转化机器”。
结尾:给你留个“试错清单”,直接抄作业!
如果你也在投教资广告,不妨按我这个步骤试:
1. 素材测试:拆2个账户(图文/视频),各选1-2个版位,测3天;
2. 链路优化:落地页首屏放2个转化按钮+3秒弹窗,微信做1元低价课+社群;
3. 账户基建:新广告预算=转化成本×30,用“优先拿量”,先精准定向再扩量。
其实投广告没那么复杂,就是**把“用户想要的”放在“用户能看见的地方”**——你越替用户省心,用户就越愿意给你钱。
你投教资广告时踩过什么坑?评论区聊聊,我帮你出出主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