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用「传统广告法」亏了3万后,学会用生成式广告赚回10倍:像教小白做菜一样,一步步讲清楚

先交代背景:我曾是个「抱着旧地图找新路」的广告新手

刚做数字广告投放时,我跟你一样——迷信「老方法最稳妥」。就像妈妈教我煮面要放三勺盐,我觉得「前辈的经验肯定没错」。

当时我负责一个美妆品牌的粉底液投放,二话不说用了「传统DMP模式」:收集用户的年龄、性别、浏览记录、购物历史,给每个人打一堆标签(比如「25岁女性、混油皮、去年买过面膜、上周看过口红测评」),然后把这些标签塞给广告系统,等着它精准投给用户。

那时候我每天熬夜做Excel,把数据列得整整齐齐,以为「数据越多、标签越细,效果越好」。结果呢?

  • 预期每天500点击,实际只有80;
  • 预期5%转化率,实际1%都不到;
  • 更糟的是,有个用户留言骂:「我上周才买了别的粉底液,你们现在推?早干嘛去了?」

踩坑后,我重新走了一遍「从0到1做广告」的流程——像教你煮面一样, step by step

第一步:策略制定——别再用「去年的菜单」招待今天的客人

我之前犯的第一个错:把「传统DMP」当万能药。它的问题是「只看过去的行为,不看现在的需求」。

比如你去年冬天爱吃火锅,今年夏天还推火锅给你,你肯定嫌热对吧?

后来我改了:先问自己「用户现在需要什么」,而不是「用户以前买过什么」

怎么做?比如我要推粉底液,先去看小红书、抖音的评论:

  • 有人问「夏天用什么粉底液不脱妆?」(现在的需求);
  • 有人说「混油皮求推荐,之前用XX牌卡粉」(现在的痛点);
  • 而不是盯着「去年买过面膜」这种旧数据。

第二步:内容制作——别给用户打「20个标签」,要打「1个戳心的标签」

传统DMP的第二个坑:标签过载。我之前给一个用户打了20多个标签,结果广告系统都懵了——到底要推「保湿款」还是「持妆款」?最后索性乱推,把干皮用的保湿粉底液发给了混油皮用户,能有效果才怪!

后来我学聪明了:只留「最核心的1-3个「当下需求标签」

比如:

  • 原标签:「25岁、女性、混油皮、去年买过面膜、上周看了口红、关注过护肤」→ 全是没用的;
  • 新标签:「近期搜索过「夏天不脱妆粉底液」、混油皮、没买过我们品牌」→ 精准命中现在的需求。

就像你去餐厅,服务员问「你今天想吃辣的还是清淡的?」(当下需求),而不是「你去年爱吃鱼香肉丝吗?」(旧数据)——前者才会让你愿意坐下来。

第三步:渠道投放——果断把「旧机枪」换成「新导弹」

传统DMP的第三个坑:标签更新慢。比如用户周一搜索「粉底液」,周五才收到广告,可他周三已经买了别的牌子了,你说晚不晚?

我当时咬咬牙,把传统DMP换成了「生成式推荐广告」——简单说就是用「大语言模型」(像ChatGPT那种)实时分析用户的「现在需求」:

  • 用户在抖音评论「谁用过XX粉底液?脱妆吗?」→ 系统马上捕捉到,推我们的「持妆款」;
  • 用户在微信问朋友「夏天粉底液选滋润还是持妆?」→ 系统马上推「持妆款+夏天防脱妆攻略」;
  • 用户在小红书发「混油皮踩雷记录」→ 系统推「混油皮专属粉底液+用户真实测评」。

结果呢?投放后第3天,点击量从每天80涨到300,第7天转化率从1%涨到3%——因为广告刚好戳中用户「现在想要解决的问题」

第四步:数据监控——像「盯火锅火候」一样盯实时数据

传统模式下,我每周才看一次数据,等发现问题时,钱已经花出去了。现在用生成式推荐,我每天早8点必看后台

  • 看「哪些内容被点击最多」→ 比如「夏天不脱妆攻略」点击量最高,就多做这类素材;
  • 看「哪些用户下单了」→ 比如「搜索过「混油皮粉底液」的用户转化率5%,就加大这类用户的投放;
  • 看「哪些内容没人看」→ 比如「保湿款粉底液」点击量低,就马上停掉(因为夏天没人要保湿款)。

就像煮火锅,你得盯着火候,火大了就调小,汤少了就加——广告投放不是「一投了之」,是「实时调整」

最后,我用「煮面逻辑」总结的4条营销真理(小白直接抄)

  1. 别用「去年的盐」煮今天的面:传统方法看「旧数据」,生成式看「现在的需求」——用户现在需要什么,你就推什么;
  2. 标签不是「越多越好」,是「越准越好」:给用户打10个旧标签,不如打1个「现在需要的标签」;
  3. 广告不是「撒网」,是「打靶」:用生成式推荐像「瞄准用户的现在需求」,一射一个准;
  4. 数据要「盯实时」,不是「盯历史」:每天看后台,像盯火锅火候一样,有问题马上改。

给小白的「下次投放 checklist」(直接照做)

  1. 先去看用户「现在在问什么」(小红书、抖音评论区);
  2. 只给用户打「1-3个当下需求标签」;
  3. 用生成式推荐实时推「现在需要的内容」;
  4. 每天盯数据,不好的内容马上停。

我之前用传统方法亏了3万,后来用生成式赚回了30万——不是我变聪明了,是我终于学会「站在用户的现在需求里,而不是过去的数据里」做广告

你要是刚做投放,别像我之前那样犯傻——老方法不是不能用,但得加「实时需求」这个「新调料」

对了,你有没有遇到过「广告推晚了」的情况?评论区聊聊,我帮你出主意~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渊枢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